2016年1月25日 星期一

[新聞轉載] 羅東鎮仁和社區社規師實作計畫「擴大居民參與活動」開工動土典禮

2016/01/25【記者陳仁宗報導】


羅東鎮鎮長 林姿妙與工作人員、當地居民合影

仁和社區近年積極推動社區環境空間與地方文史議題,繼102年參與社會處社區規劃師培訓並順利執行巷弄彩繪計畫、104年執行文化局新故鄉計畫後,成功擾動社區民眾參與,強化社區意識。

本次,延續社區居民參與的力量,透過「宜蘭縣政府社會處104年度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之跨域整合型社區空間改善自力營造計畫,將本社區獨樹一格的巷弄空間與社區的背景文化結合,啟動時空廊道「走尋巷弄--回憶」計畫,將訂於1/25(一)上午9時,舉辦「擴大居民參與活動」的開工動土儀式。

儀式將邀請社規師計畫主持人-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陳育貞老師、社規師計畫共同主持人及社區輔導老師-大二結文化基金會林奠鴻老師、羅東鎮鎮長林姿妙及理事長陳圳茂共同主持開工儀式,另邀請社區理監事及幹部還有里民參與,同時歡迎各界社區前輩蒞臨指導。


羅東鎮鎮長 林姿妙 祈福開工順利

本計畫,是由本社區進階學員及來參與社區的跨域社規師學員共同合作,營造屬於仁和社區與南門港的「環狀時空廊道」,回憶慶典遊河、龍舟賽、放水燈、挨弦仔ㄟ新蘭社、社區百工-棺材店、黑頭司公、打鐵店、柑仔店和碳丸店等文史,以穿越時空背景的設計概念,輔以舊料新裝的施作工法,將社區軟實力包裝於兩道巷弄間,並將巷弄以入口意象節點方式串聯成環狀廊道。透過社區盤點、歷史紀錄整合及社區願景討論,使社區居民進一步了解社區空間改善的意義、文化保存的價值、社區公共議題及相關技術;也讓我們了解「社區參與」對社區是多麼重要的活動。


仁和社區理事長 陳圳茂 祭文祈求工程順利

此次,在基地選擇的評估過程中,原本設定5個基地點,我們歷經多次實地勘查、居家訪談,調查發現居民買菜、採購、上學或就醫,此巷弄提供社區居民行的便利性、生活就近性,是居民經常性的走動空間,因為巷弄鄰近商圈,常有垃圾與廢棄物堆積,路面失修、不平有坑洞,造成居民行不友善與環境衛生等問題,透過與專家對話、與居民對話、與政府對話,決定以(羅東鎮中正街13號旁)與(義和巷)為本次空間改善計劃的實作基地。

社規師 黃琇蓉說明社區規劃願景

其間,「居民共同討論出的公民意識、社區共識」很重要,因此,除能順利取得中正街9戶、義和巷10戶,計19份戶家的土地使用同意書外,並且得到羅東鎮公所支持,允諾協助處理義和巷柏油地面整平及地坪壓花意象。此次,更顯現對社區營造最重要的事,透過由下而上的公民參與、討論社區公共議題,公私協力達到社區營造最大效益。

 陳曉玲與當地居民講解

施工人員動工儀式


來源網址:http://lanyangnews.blogspot.tw/2016/01/blog-post_894.html



[新聞轉載] 找回濃厚人情味 補城社區營造

2016-01-22 07:31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冬山報導

「找回家的感覺!」冬山鄉補城地區居民為加強社區凝聚力,2年前參與社區營造計畫,將閒置的空間重新規劃,設計出舒適的公共空間,提供居民聊天休憩,找回聚落原有的濃厚人情味,昨天動土開工。

冬山鄉補城村約有20多家住戶,早期居民常在竹林下喝茶聊天,但隨著社會型態變遷,溫馨場景已不復見;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蕭東原希望喚起向心力,103年起加入社規師培訓,邀居民透過「參與式設計」,一起畫出「家」的藍圖,昨由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李慈穎老師和大二結文化基金會林奠鴻老師主持開工儀式。

此次改造將以社區的「下公厝」和「竹圍」為主角,保留周邊原有的「草垺」,另規劃廣場、兒童沙坑遊戲區、觀景平台、生態池等設施,種植木槿、薄荷、月桃、茉莉花和月菊等水生植物,美化環境;另規劃草編工藝戶外教室,傳承稻草工藝,預計3月完工。

「想起兒時記憶」,村長賴文農表示,此次活動可說是「社區總動員」,大家拿起鋤具、斧頭,一起整理環境的景象,讓他回想起小時候遇到農忙時,鄰居們互相幫忙的溫馨畫面。

林奠鴻表示,社區營造由居民全程參與,從提供意見、設計到施作,都需大家共同努力,也因此建立起人與土地間的橋樑,加深了居民間的感情。

來源網址:http://udn.com/news/story/7328/1458585-%E6%89%BE%E5%9B%9E%E6%BF%83%E5%8E%9A%E4%BA%BA%E6%83%85%E5%91%B3-%E8%A3%9C%E5%9F%8E%E7%A4%BE%E5%8D%80%E7%87%9F%E9%80%A0

[新聞轉載] 新故鄉願景-壯圍公嬤玩社造 滾動老社區

2016年01月11日 04:10 (執筆:賴至巧)

新故鄉願景-壯圍公嬤玩社造 滾動老社區
後埤每年暑假舉辦海洋教育親子體驗營,請社區長者示範牽罟傳統技術。(張永德提供)

新故鄉願景-壯圍公嬤玩社造 滾動老社區
後埤社區在候車亭後方興建漂流木舞台,小學生在此舉辦音樂會。(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提供)

新故鄉願景-壯圍公嬤玩社造 滾動老社區


新故鄉願景-壯圍公嬤玩社造 滾動老社區訪談主持人:張瑞昌  陳仁萱攝
中時電子報 Online Radio
新故鄉願景-壯圍公嬤玩社造 滾動老社區
https://soundcloud.com/chinatimes/pucipmf1zcpp


宜蘭縣壯圍鄉後埤社區沒有社區活動中心,多位社區規劃師在社區「滾動」5年,社區風貌和氣氛徹底翻轉,阿公阿嬤從被照顧者變成社區生力軍,左手復育老屋,右手傳承牽罟技術。由於社造有成,宜蘭縣府終於答應後埤興建活動中心。如果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那麼後埤擁有無比珍貴的資產。

壯圍鄉位在蘭陽平原東部,南北向的省道台二線(濱海公路)貫穿後埤,將社區一分為二,帶來人潮也帶走人力。壯圍是「民壯圍堡」的簡稱,名稱由來是青壯年因無天險而圍屯聚居,對照今日人口凋零令人不勝唏噓。

建候車亭 跨第一步

59年次的社區總幹事張永德說,「後埤一直沒有公共空間,社區事務無法推動,透過共學社區培力凝聚情感,整個社區又活了起來。」

張永德自2010年參與宜蘭縣社區營造員培訓,將社區大學課程帶進社區,2011年他成為社區規劃師,激勵老人參與公共事務,最終獲得補助興建候車亭。

社規師的角色是「滾動」公共事務。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會長陳育貞說,「空間議題複雜度高,要將新想法帶進社區不是件容易的事。透過滾動,居民很自然產生認同與驕傲,才會有居民出借工具、土地、房子的美事。」

共炊共食 吃出感情

老人家成了老化社區的新希望,他們沒日沒夜的討論設計翻修,2012年利用蘭陽溪的漂流木,將社區唯一的公車站牌改建成能遮風避雨的候車亭,同時將路旁一處荒廢平房活化再利用,蓋成「長青食堂」。

「來來來,趁燒快呷!」正中午時分,幾個阿嬤在廚房裡忙進忙出,洗菜、備菜、炒菜,一道道簡單美食熱騰騰上桌。長青食堂重現農村共炊共食景象,長者志工張羅所有食材,周間每日中午免費提供獨居的老人。不少食材來自志工家的菜園和廚房,農村情感的交流就從食物的交換開始。

「農業時代那種大家庭的感覺回來了。」張永德說。老屋成了後埤新亮點,食堂成了社區開講博感情之處,後方還有一個小型表演舞台和瞭望台,一眼看盡壯圍的田園風光,也供附近學校戶外教學,夏季時還曾串聯壯圍海岸線3所小學、6個村落舉辦田間音樂會。

老屋新用 變身食堂

長青食堂是個美麗的意外。居民整頓公車站牌時,發現旁邊比人還高的雜草底下竟藏了一間房子。張永德說,「我們一再向屋主拜託,一直盧他,本來他只願意出借房子,後來乾脆連屋後的廣場和漁塭都借我們。」後埤動員整個社區復育老屋,改造廚房和廁所、翻修屋頂、植樹綠美化,終於變出一棟古色古香的紅磚房。

後埤的老人推動公共事務,也推動傳統文化。每年夏季他們示範台灣最古老的牽罟技術給學校老師,將先民同心協力的精神傳承給年輕一代。牽罟是在魚群最靠岸的時候,村民發動漁船將曳地網灑到海裡,圍住魚群後,兩端各有約20人收網,協力將漁網拉上岸分攤漁獲。

復興牽罟 傳承文化

張永德說,「牽罟是壯圍最早期的捕魚方式,有200多年歷史,後埤由於人口外移加上漁獲減少,已經停了40年。」他們復興這個傳統,並結合宜蘭縣政府推動的海洋教育,期待下一代更認識自身的人文與自然環境。

張永德指出,宜蘭縣府在很多地方都設了公車候車亭,壯圍卻始終只有根電線桿,「我們自力打造的候車亭不只是一個空間而已,更是社區的一個新起點。」

(中國時報)


相關報導:
新故鄉動員令-沙地花生產地 不老土豆隊 編織KANO夢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111000323-260102
新故鄉動員令-哈密瓜的故鄉 一顆小桌球 打開話匣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111000325-260102
新故鄉動員令-永遠不要嫌自己的社區醜 單親爸回鄉 張永德翻轉幸福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111000326-260102


來源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111000318-260102

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新聞轉載] 丸山「龍舟牆」 居民繪出昔日榮光

2016-01-11 07:19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冬山報導


冬山鄉丸山社區居民共同彩繪社區圍牆,畫出昔日龍舟比賽奪冠的風光。 記者吳佩旻/攝影

分享
冬山鄉丸山社區居民為找回社區集體記憶,決定打造獨具在地特色的社區空間,在20餘位居民共同努力下,合力完成彩繪「丸山瘋龍舟彩繪牆」昨天啟用,並由在地耆老解說導覽,訴說往昔划龍舟奪冠的故事。

丸山村過去有10座鑄鐵廠,供應南方澳造船零件所需,居民20多年前成立龍舟隊,一路進軍鄉運、縣運和全國大賽,甚至曾遠赴美國波特蘭比賽得到亞軍,光榮情景隨著人物凋零,如今已不復見。

丸山社區青年簡建明和游正福兩年前參加「宜蘭社區規劃師培訓課程」,由陳育貞老師指導,與居民討論後,決定重新打造港尾橋附近的公園及圍牆,將昔日丸山地區居民參加龍舟比賽盛況及鑄鐵產業的影像,繪入社區一隅。

來源網址:
http://udn.com/news/story/7322/1433633-%E4%B8%B8%E5%B1%B1%E3%80%8C%E9%BE%8D%E8%88%9F%E7%89%86%E3%80%8D-%E5%B1%85%E6%B0%91%E7%B9%AA%E5%87%BA%E6%98%94%E6%97%A5%E6%A6%AE%E5%85%89#prettyPhoto

[新聞轉載] 社規師培訓滾動集體做中學:追憶丸山「瘋龍舟」‧開啟「鑄鐵文化」新機

2016/01/10
社規師培訓滾動集體做中學:追憶丸山「瘋龍舟」‧開啟「鑄鐵文化」新機



【記者陳仁宗報導】
冬山鄉丸山社區位於本縣重要文化資產「丸山遺址」之北,有新、舊寮溪夾抱,以及豐美的湧泉;並有一條鮮為人知的舊街。在老村長和社區發展協會的努力之下,社區不但有多樣化的社團活動,更透過「宜蘭社區規劃師培訓課程」進一步展現村民向心力,群策群力打造獨具在地人文特色的社區空間。

103年社區組織推薦兩位社區青年參加社規師培訓,從「初階」到「進階」兩階段課程、持續兩年,目前正進入尾聲。經由老師指導,青年學員帶動多次居民參與的說故事晚會、議題討論會、設計工作坊,並在社區組織的支持下,發揮良好的整合與共識效果,並找出兩個凸顯「丸山社區精神」的故事地點、完成相關的空間設計。

其一是「丸山瘋龍舟彩繪牆」,已於104年12月底,由水保局補助、施作完成。



其二是「鑄鐵文化公園」,這個方案,乃是要回應昔日翻沙(鑄鐵)產業的集體記憶,而將多年前認養自縣政府的水利公園予以改善活化,目前已獲得社規師輔導計畫補助經費,即將施工。

由於這兩個「故事地點」彼此緊鄰,相互輝映。因而,特別安排在105年1月10日上午辦理擴大分享的社區活動;一方面歡慶「啟用」彩繪牆,二方面為文化公園盛大「開工」。活動將以「話說當年~丸山瘋龍舟」為開場,為即將展開的文化公園「流水席式施工」與「自力營造」揭開序幕。



冬山鄉丸山社區「丸山”瘋”龍舟」彩繪藝術牆在農村再生實作計畫補助下正式完工啟用。在陳育貞老師協助下,居民聚在一起、敞開心懷話當年,在多次討論之後,由在地藝術家鄭喬栩老師指導,讓村民將丸山村的龍舟故事動手上色,親自紀錄那段特殊的端午回憶。

在南方澳漁船製造業興盛時期,丸山全村有10座鑄鐵廠供應鑄件,從漁船上內燃機零件到綁漁船的纜繩樁柱皆可製造。因此居民多從事鑄造與營建等重體力的勞動,並在鄉民代表江益源先生的引進下成立龍舟隊,開始一路從鄉運,縣運,全國大賽,甚至是美國波特蘭的國際級遠征。



那時候,端午節前領隊在清晨四點要挨家挨戶叫隊員起床練習,練習完畢又趕著八點前回去工作;比賽當天村莊內更是全員出動、全村放空。甚至,祭祖活動也為了配合賽事時間而移到早上進行;瘋到連粽子也來不及綁就趕忙跟隊去現場加油。就為了龍舟賽是大事,全村一起去加油。

這幅壁畫承載著充滿活力與光榮的歲月,彩繪時彷彿還能聽到那震耳的加油聲,讓年輕一輩了解到~龍舟要前進,靠的是齊心協力與動作一致的集體合作。駐足的路人也很好奇~為何划龍舟的槳,竟是各式的工具?由此進而了解這段逐漸淹沒的歷史。

但,到這裡故事還沒結束~緊接著在社區規劃師輔導團隊-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的協助下,村民經歷半年的參與式規劃設計討論,而打算以雇工購料的方式,來改造原本無人使用的水利公園:考量到社區幼童只能在大馬路上玩耍並不安全,因而運用既成大樹來裝置樹屋與沙坑等遊憩設施。並以鵝卵石健康步道與座椅,提供長者活動與休憩。改裝原有的圍籬,讓人舒適坐憩,正好可以觀賞鑄鐵廠遺跡與心愛的龍舟藝術牆。相信這會是最佳的鄉土教材,最熱門的校外教學地點。


目前社區已擬定施工計畫,整個公園將採「流水席式施工」的特殊做法;由工頭指導居民,任何時間有了空閒,就可以隨時加入施工。以此來鼓勵全體居民加入施工行列:隨機隨緣、用心用力,即使做工半小時也好。最後,更將安排「擴大集體參與」活動:齊集居民、大人小孩一起動手施作沙坑與步道。預訂在農曆年後完成。

蘭陽新聞網 於 下午12:52

來源網址:
http://lanyangnews.blogspot.tw/2016/01/blog-post_23.html?m=1

[新聞稿] 社規師培訓滾動集體做中學:追憶丸山「瘋龍舟」‧開啟「鑄鐵文化」新機

新聞-採訪通知

採訪主題:冬山鄉丸山社區居民親手造家園~「丸山瘋龍舟彩繪牆」啟用暨「鑄鐵文化公園」開工典禮
採訪時間:105110(星期日)上午10:00~11:00

活動名稱:「丸山瘋龍舟彩繪牆」啟用暨「鑄鐵文化公園」開工典禮
活動地點:冬山鄉丸山社區港尾路76巷旁的社區小公園(鄰近社區活動中心)
活動時間:105110日上午10:00~11:30

活動流程:10:00   來賓介紹與致詞
10:20   故事彩繪牆導覽:話說當年~丸山瘋龍舟
10:40   鑄鐵文化公園開工儀式
11:00   歡慶大合照
11:10   共享美食
11:30   散會
   
主辦單位:宜蘭縣冬山鄉丸山社區發展協會
協辦單位: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
指導單位:宜蘭縣政府社會處

人:簡建明0936795088    賴正雄0911217819
 
-------------------- 


新聞稿
社規師培訓滾動集體做中學:
追憶丸山「瘋龍舟」‧開啟「鑄鐵文化」新機
冬山鄉丸山社區位於本縣重要文化資產「丸山遺址」之北,有新、舊寮溪夾抱,以及豐美的湧泉;並有一條鮮為人知的舊街。在老村長和社區發展協會的努力之下,社區不但有多樣化的社團活動,更透過「宜蘭社區規劃師培訓課程」進一步展現村民向心力,群策群力打造獨具在地人文特色的社區空間。
103年社區組織推薦兩位社區青年參加社規師培訓,從「初階」到「進階」兩階段課程、持續兩年,目前正進入尾聲。經由老師指導,青年學員帶動多次居民參與的說故事晚會、議題討論會、設計工作坊,並在社區組織的支持下,發揮良好的整合與共識效果,並找出兩個凸顯「丸山社區精神」的故事地點、完成相關的空間設計。
其一是「丸山瘋龍舟彩繪牆」,已於10412月底,由水保局補助、施作完成。
其二是「鑄鐵文化公園」,這個方案,乃是要回應昔日翻沙(鑄鐵)產業的集體記憶,而將多年前認養自縣政府的水利公園予以改善活化,目前已獲得社規師輔導計畫補助經費,即將施工。
由於這兩個「故事地點」彼此緊鄰,相互輝映。因而,特別安排在105110日上午辦理擴大分享的社區活動;一方面歡慶「啟用」彩繪牆,二方面為文化公園盛大「開工」。活動將以「話說當年~丸山瘋龍舟」為開場,為即將展開的文化公園「流水席式施工」與「自力營造」揭開序幕。
故事的力量
冬山鄉丸山社區「丸山龍舟」彩繪藝術牆在農村再生實作計畫補助下正式完工啟用。在陳育貞老師協助下,居民聚在一起、敞開心懷話當年,在多次討論之後,由在地藝術家鄭喬栩老師指導,讓村民將丸山村的龍舟故事動手上色,親自紀錄那段特殊的端午回憶。
在南方澳漁船製造業興盛時期,丸山全村有10座鑄鐵廠供應鑄件,從漁船上內燃機零件到綁漁船的纜繩樁柱皆可製造。因此居民多從事鑄造與營建等重體力的勞動,並在鄉民代表江益源先生的引進下成立龍舟隊,開始一路從鄉運,縣運,全國大賽,甚至是美國波特蘭的國際級遠征。
那時候,端午節前領隊在清晨四點要挨家挨戶叫隊員起床練習,練習完畢又趕著八點前回去工作;比賽當天村莊內更是全員出動、全村放空。甚至,祭祖活動也為了配合賽事時間而移到早上進行;瘋到連粽子也來不及綁就趕忙跟隊去現場加油。就為了龍舟賽是大事,全村一起去加油。
這幅壁畫承載著充滿活力與光榮的歲月,彩繪時彷彿還能聽到那震耳的加油聲,讓年輕一輩了解到~龍舟要前進,靠的是齊心協力與動作一致的集體合作。駐足的路人也很好奇~為何划龍舟的槳,竟是各式的工具?由此進而了解這段逐漸淹沒的歷史。
但,到這裡故事還沒結束~緊接著在社區規劃師輔導團隊-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的協助下,村民經歷半年的參與式規劃設計討論,而打算以雇工購料的方式,來改造原本無人使用的水利公園:考量到社區幼童只能在大馬路上玩耍並不安全,因而運用既成大樹來裝置樹屋與沙坑等遊憩設施。並以鵝卵石健康步道與座椅,提供長者活動與休憩。改裝原有的圍籬,讓人舒適坐憩,正好可以觀賞鑄鐵廠遺跡與心愛的龍舟藝術牆。相信這會是最佳的鄉土教材,最熱門的校外教學地點。
目前社區已擬定施工計畫,整個公園將採「流水席式施工」的特殊做法;由工頭指導居民,任何時間有了空閒,就可以隨時加入施工。以此來鼓勵全體居民加入施工行列:隨機隨緣、用心用力,即使做工半小時也好。最後,更將安排「擴大集體參與」活動:齊集居民、大人小孩一起動手施作沙坑與步道。預訂在農曆年後完成。

社規師-基本資料
宜蘭縣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
指導單位:內政部營建署
主辦單位:宜蘭縣政府社會處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_宜蘭分會
協力單位:財團法人大二結文化基金會
計畫主持人:陳育貞(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會長、台大城鄉所兼任副教授)

宜蘭縣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_103~104丸山社區實作計畫
社區組織:丸山社區發展協會
    員:簡建明、游正福 (丸山社區青年)
輔導老師:陳育貞 (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會長、台大城鄉所兼任副教授)
輔導助教:楊宜靜 (台大城鄉基金會規劃設計師)

專家顧問:鄭喬栩 (宜蘭在地藝術家、彩繪及繪本專家)

[新聞轉載] 宜蘭舊水利會工作站 活化…成社區新據點

2016-01-10 11:49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

宜蘭市充館圳旁的「舊水利會壯圍工作站」荒廢數十年,經爭取活化,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及新生社區發展協會昨天動員志工,整理和打掃這座老舊建物,接下來將由社區居民規畫和設計屬於社區的新據點。

民國60年代,「舊水利會壯圍工作站」因為一旁的新建物落成,荒廢至今。宜蘭市新生社區居民指出,這座建物數十年來都沒有加以利用,大家都覺得很可惜,最近工作站後方的土地興闢為市民農園,不少民眾在附近集會,因此透過宜蘭市公所向宜蘭農田水利會爭取,展開活化計畫。

昨天上午,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新生社區發展協會帶領20多名社區志工,整理「舊水利會壯圍工作站」內部及庭院,將工作站內的廢棄物清出,清理庭院的雜草和廢物,「感覺環境變得很清爽。」

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會長陳育貞說,接下來將帶領社區居民,設計與規畫工作站,作為社區集會的據點。

來源網址:
http://udn.com/news/story/7328/1432230-%E5%AE%9C%E8%98%AD%E8%88%8A%E6%B0%B4%E5%88%A9%E6%9C%83%E5%B7%A5%E4%BD%9C%E7%AB%99-%E6%B4%BB%E5%8C%96%E2%80%A6%E6%88%90%E7%A4%BE%E5%8D%80%E6%96%B0%E6%93%9A%E9%BB%9E

[新聞轉載] 新生社區除舊佈新說故事活動

2016/01/09
新生社區除舊佈新說故事活動



【記者陳仁宗報導】
新生社區發展協會暨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宜蘭分會為喚起早期圳邊的洗衣棚、結實壘壘的葡萄園、划龍舟的練習聲與摸蛤兼洗褲的生活樂趣,特別於舊水利會壯圍工作站舉辦除舊佈新說故事活動,歡迎民眾一同來重溫當時單純又知足的簡單生活。





來源網址:
http://lanyangnews.blogspot.tw/2016/01/blog-post_23.html?m=1

108年度宜蘭社區規劃師 [ 招生 ]:報名簡章_敬請協助轉寄!

108年度宜蘭社區規劃師 [  招生  ]:報名簡章_敬請協助轉寄! 關心宜蘭環境及社區工作的朋友們: 本會辦理「108年度宜蘭縣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 即日開始< 招生 >作業。 歡迎踴躍報名,並協助廣為宣傳。 本次除辦理學員 招生 外,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