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7日 星期一

學員心得-PART③跨域整合學員   


 員山鄉結頭份社區

【廖碧勤】
參與社區營造工作已經有十一個年頭,因為社區營造的過程是從零到有,以往的社區理事長對營造的工作沒有進展,一直到陳聰文理事長上任後,積極推展在地文化-本地歌仔,以文化為社區亮點,帶動社區產業並凝聚社區居民向心力,社區志工從二人行(理事長跟總幹事)增加到現今的二、三十人,正因為在理事長帶領之下營造的稍有名氣(101年全國社區評鑑優等),而我的職業從家管一路走來變成家不管,可見得工作的忙碌。
很榮幸的社區在理事長的帶領之下,能參與社規師跨域整合型計畫,有機會在輔導老師的指導,將社區的文化廊道一點一點的串連起來。在執行的過程中,老師有技巧的將社區婆婆、媽媽、爺爺、奶奶的過往記憶一一的喚醒,再將資料統合,並達成共識將想法付諸行動,也在每次的擴大參與中,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想法與議題,在經費有限下,理事長總是想破頭的努力去完成。
俗話說計畫趕不上變化,原本在大家共同討論下,將楊家埤塘旁的小屋,規劃成廊道的另一個世外桃源(休憩站),更在社區居民擴大參與中與屋主討論完成,將小屋構想平面圖與施作願景一一產出,但礙於因共同持份的關係,找不到共同持有人,同意書無法齊全(只缺一張),而放棄小屋的改造,著實的讓參與的老師與社區居民感到可惜。
「結頭份文化生態廊道空間營造」終於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於512完工並熱鬧滾滾的舉辦成果展,感謝指導老師吳亭樺老師及阿肥助教的輔導與協助,更感謝台大城鄉所計畫主持人陳育貞老師及所有工作伙伴的協助,讓結頭份社區擁有一條屬於社區集文化與環保、低碳與在地生活地方知識文化的慢活路徑。

 


壯圍鄉後埤社區

【整體心得】


羅東鎮仁和社區

【陳曉玲】
這次參與過程,有良師益友協助,老師全心盡力輔導,優秀的跨域同學協力討論與共學,雖然過程辛苦,但是最後學習到的都是自己的,對此獲益良多。

【陳國順】
學習過程,看到社區一步一步成長,又有後進之輩,共同努力協力參與,使社區漸漸進步與成長,我以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學習,此次參與增加了與居民的協調與溝通經驗,讓居民間疏遠的情感又再次拉近。

【黃琇蓉】(跨域學員-蘇澳鎮蘇西社區)



學員心得-PART②進階學員


宜蘭市延平社區
【莊麗津】
歷經營造員學習過程的條件,再從初階、進階社規師的實地施作過程,經由專業指導老師與多位已有專業成長之學長用心引導和學員,即社區所有幹部, 居民,同心協力合作完成了,社區大學習的宗旨:營造社區,社區祥和.在老師會運用他的專業與大家共同努力商討排除困難,在施作前必須準備的條件,也會加強引導,指導如何擾動居民,如何讓居民走出戶外,運用社區資源結合新舊居民的友誼交流,感謝社會處及承辦單位, 也感謝社區給予的學習機會,在這學習機會中看到了各位社區經由專業指導老師用心良苦和每位社區學園的努力營造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的品質及增進了文明社會友善交流,這是我進入社規師學習環境中得到的心得感觸。

【董泰良】
參加社規師的一系列的學習與參與,使我了解到要經營一個社區及擾動居民實在很不容易,所幸有輔導老師 王珩老師的耐心指導及邱助教的幫忙,及前二位學長的鼓勵!才能推動這擾動新舊居民的計畫,完成了大家歇腳ㄟ所在的空間改造.更感謝社區居民的參與與支持!在社區內只要說到『社規師』三字,大家耳朵就豎起來聽,那種感覺很棒!感覺大家好像在期待著的什麼.....!個人的感覺應該是社區的歸屬感與向心力!真的很感謝社區 張文城理事長及李俊慶學長的鼓勵與協助,及社區幹部不辭辛苦的奔波,才有今日的成果!謝謝!

【林正夫】
參加社規師計畫真的很不容易,在有限的經費下,大家不惜來做工,吹風曬日淋雨,大家來為社區來做代誌,來打拼!給我很大的感動!感謝老師來幫忙指導!
感謝社會處!也感謝這次的承辦單位!麻感謝社區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感謝!



三星鄉行健社區

【鐘春成】
感謝主辦單位透過一連串講座課程及實作課程,從初階班到進階班,讓我們能從各個角度去認識社區營造的精神與價值,經過多次的社區參與活動讓社區居民能對自己的社區更加的瞭解與認同,社區建設從以往的由上而下,居民只能被動的接受上面給予的各項軟硬體建設轉變成由下而上,經村民在「參與」的過程多方意見交換後調整自行提出建設需求,吸引更多居民投入參與家鄉社區規劃與事務參與。
最後,感謝各位辛苦的輔導老師和輔導團隊,希望這一連串的輔導課程,能夠有更多的社區朋友一同投入參與家鄉社區規劃與事務參與,讓社區改造能永續經營,生生不息!


冬山鄉丸山社區

【簡建明】
一晃眼兩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從一開始不知道要做什麼,到一座公園正式啟用,這中間的過程不是三言兩語就說的完,有時候覺得應該很順利,卻會發生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有時候面對許多的不確定性,卻還是多能獲得良好的解決。所以在與別的社區交流時能知道輕描淡寫的按進度前進是多麼不容易的事,當內心倦怠或想放棄時總能發現夥伴仍在認真努力,大家還是有所期待。
這就是所謂的革命情感吧!面對公共事務需要有熱誠,遭遇一時不順的減速時,就用階段性完成的成就感當燃料追上進度,最終會有成功的一天。今年的我比去年更進步,尤其是在溝通方面,要尊重每一個人的意見,盡量同理別人的想法;在與公部門協調時須特別注意程序,可以的話直接與承辦人員對話,避免公文往來曠日費時。
僱工購料也是一大挑戰,面對許多營造與木構的問題,相關的工法工序,如何促進居民擴大參與,這些設計其實就是一篇篇的故事,參與的本身就會帶來的成就感,自己做的與買來的就是不一樣,是種另類的DIY
很開心能有這樣的學習機會與認識一群用心在地耕耘的朋友,也對自己所居住的社區更有感覺,這片土地有它的故事,歲月隨著時間開口傳唱,我所能做的就是試著了解,並印在腦海中自得其樂;或是做為一個傳頌者,分享給其他人了解它的可愛之處,吸引更多的人加入。 



學員心得-PART①初階學員

 

五結鄉三興社區

【沈賴玉花】
這次社規師課程,讓我用心看自已的村莊,以前走路都是看地上,沒有去體會感受村莊的美。莊內有4條重要的水圳,1條是灌溉溝外,其餘都是排水溝。三興村在重劃前,現在福州菜餐廰旁有一條彎曲的小路旁有水圳,通到田尾,是條很美麗的景色,現在已被淹沒。在我內心深處一直想找回三結原本的美,但以前不曾留下影像或紀錄,想要完整的找回原來的樣子已不大可能,期望憑著昔日的記憶重現舊時的農田道路,三結以往的榮景讓子孫有機會了解,結合大家生活的記憶,串連故事動線,讓三興觀光事業起動。

【陳惠玲】
社規師課程真的如老師所言「戰鬥營」的學習,從零開始藉著一堂又一堂的講座,雖然吸收的較慢,也無法全部消化,不過讓我了解空間也是有生命的。當一次又一次的擴大參與,居民在活動互動過程中,在動員方式的累積調整中,一切的一切讓不善言詞的我挫折連連,雖然不是很完美圓滿,但我走過了且要一個人能做的,變成十個人來做。社區小旅行簡單樸實的美麗角落一一被發掘,很喜歡社區幾處彎彎曲曲的水圳,也很享受在竹圍下散步竹葉落在眼前髮上。耆老說故事,說著說著淘淘不絕的前塵舊事,柑仔店老板鐘叔說:「這麼多人才敢說,否則沒人會相信」,我聽著長輩敘說生活記憶趣事、舊往的打拚過日子,我想社規師課程是個小火種吧!點燃隱藏的感受及故事。每個社區有其不同的特質,是複製不來的,觀摩社區從成功的經驗中去學習,期許沒有設計圖的設計微調三興而保有原味。

【整體心得】
一、荷花田地主由於認同這次參與過程,而重新加入社區討論與工作。
二、不斷私下溝通,有助於改變居民自以為能力不足,進而積極參與。
三、對異議的居民,不能排斥,而以避免壓力的態度,邀請了解實況。
四、居民異議的處理:以尊重的態度,一起誠懇討論,回應出解決方法。
五、擴大參與的好處:許多人聚在一起,自在的講出更多的話。
六、擴大參與後居民的變化:大家更瞭解及認同社區,更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和工作。
七、自己在輔導過程中的收穫:
1.策畫活動、動員居民、各種溝通、主持會議的能力
2.找資料、做PPT及報告書、簡報的技能
3.言語組織能力、敢說話


 冬山鄉三奇社區

張文雄
                「一個城市的繁榮,與其規劃、設計、地方特色以及人文風土息息相關。」這句話,可以說是社區規劃師,心目中最理想的社區圖貌。一個社區的特色發展,說起來簡單,實際做起,才知道一點都不容易。不僅需要中央政府大力推行並且給予補助,地方基層幹部需要不斷策畫項目以及推動,更需要社區民眾凝聚向心力,一致團結對外,進而尋求發展。
        隨著課程的深入了解,對於社區發展及規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一個社區的歷史文化以及特色,伴隨而來的是「與眾不同」以及「地方特色」,藉以鑑別出與其他地方不同的特色。由自己親身深入田園以及觀摩地方風土民情,使自己融入鄉土的同時,也帶動自己對這片土地的熱情以及感受。
                  隨著時代的變遷,大環境的變動,城鄉差距依然存在,如何使社區特色被原汁原味的保留,甚至是創新,成為一片獨一無二的風景,都需要每個人盡一份心力,去努力,去挑戰,去實踐。最後,非常高興能夠參與這樣的課程,由原點出發,貼近土地貼近社區,貼近,那些習以為常,卻不經意忽略的地方。也期許自己,未來,能夠替這片土地,盡一點微薄的心力。是期許,也是嘉勉。


頭城鎮武營社區

【簡聰祥】
武營社區對我這個外地人而言,是個極陌生的地方,無論是歷史、人文的進展都是一片茫然,在社區裡住了三十幾年,社區似乎一成不變,改變的只是建商將平地樹立一棟又一棟的大樓,看到公共空間的使用情形更是令人火大,談到政治人物每到選舉如何愛鄉愛土口沫横飛,選後對小計畫沒興趣,對大計畫說沒經費,看在小老百姓眼裡實在不是滋味。
自從參與社規師培訓,逐漸理解社區資源的潛在意義。但是如何讓社區居民願意主動關心社區,從凸顯社區文化資源著手,就是舞動社區的原動力,但是……那是一項無形的艱巨工程,在現今功利主義的使然,不明就理的居民沒看到立即的成果而一再地擾動社區,會將冷漠的居民態度轉變成言語的抵誹,受傷最重的算是社規師培訓的學員。
俗語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突然間我覺得自己像『外星人』,明明沒什麼本事卻又想對社區付出一點心力,談到社區擾動就讓我頭痛,人的主觀意識很難改變,面對不同見解我不能言詞反駁,只能另闢奚徑的方式應付,不知是否能力有問題,有時候對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真的感覺好累!好累!
所幸過程中,有兩位輔導老師的幫忙,化解不少壓力,印象最深的開蘭橋下的空間改善案,大家都知道這空間現況確實不好,卻以意識形態在撥冷水,讓我見到在老舊公務員心中存著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心態,由於提案日期逼近,無法在短時間內繼續溝通完備而作罷。
一路走來信心和勇氣都快用完了,剩下的只是不服輸堅持,深深體認到社規師確實難為,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內心感受那就是『社規師的工作還真不是人幹的!』
假如你擁有超人的耐力和傻勁,具備口若懸河的口才,臨床的任何狀況能處之泰然,加上學富五車的知識和才高八斗的才能,那麼……你一定是個稱職的社規師,不過………

【楊金火】
我感覺社規師的課程階段還不錯,但提案階段很麻煩,事情很多,但學到很多課程進度,認識一些志同道合的社區伙伴一起學習,也認識勤奮的輔導老師們,心裡很感激,但說實的假如有心學習,還是會繼續參加下去。


 宜蘭市新生社區

【林巧姬】
104/9/28上完社規師專題講座後,老師安排到各社區參訪,有些社區空間利用後的成果一一呈現出來讓我覺得要為社區來改變付出,使社區有好的利用空間。
當課堂結束後由老師、助教帶領我們踏勘、辦活動、尋找各景點及豐富的故事一一呈現出來並讓我這從外地搬進來的人了解地方地風華歲月中充滿神奇的故事.從不認識的人很樂意地分享他們幼年故事的點點滴滴再述說讓我更接近人的善、良、純的一方。很感謝大家的參與及真心的待我,使我有榮譽感及成就這是別人無法分享我內心的喜悅。

【莊綉鳳】
■參加動機
1.孝順的兒子為了要轉移我悲傷的情緒,用哄的、用騙的、想盡辦法騙我去上課
2.補教退休後大部分時間參加社區以外學校的志工,對社區很陌生。
■參加後心得
1.未參加培訓以前每天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現有了目標,已改善很多。
2. 謝謝老師,感恩老師及助教們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做中學,學中做】   得到很多寶貴的知識。


 大同鄉樂水部落(門諾漾文化發展協會)

【張朝松】
社區規劃師這個名詞對我一個從軍中退休未接觸領域的人而言,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名詞。這次參加104年宜蘭縣政府舉辦的「社區規劃師課程」,實在是因緣際會。此次課程的最大優點,就是承辦單位沒有將課程設定的太過僵硬、死板。對於參與的任何成員而言,卻是一個事先的震撼教育。透過課程的進行,可深刻體會淤「凝聚共識」是一艱辛的路程。因為社區事務/議題牽扯更多的權利、義務、利害和關係。如何公平地滿足每一個人的需求,正義地解決各種問題或衝突,不單是考驗規劃設計者的能力,更是社區協商機制/技巧的測試。
在一個社區或社群中,人因為共同/類似的議題/興趣相聚,也可能因為熟悉而離散。無論在什麼情形下,尊重和紀錄是不二法則。尊重發言的人和其言論意見;記錄下發表的一字一句,不管有無實質結果,至少可確保不會永遠原地踏步。無心插柳柳成蔭,會議中的任何一言一詞,都有可能會是另一個契機。不管在團體中扮演任何角色,發覺其他人的特質,使其發揮才能更是建立信心、決定成敗的關鍵。
整體而言,學到「社區營造在公民社會的意義」和「協商技巧」是最大的收穫。更大的獲益是認識一群朋友,歡樂和諧的氛圍比實質成果更讓人欣羨。

【張朝舜】
聽到『社區規劃師』這幾個字,剛開始聽還懵懵懂懂不清楚什麼涵意,直到上的課程才慢慢了解,而整個上課過程讓我體驗到團隊的精神是多麼重要,事實上還要有『一顆真誠的心』,才會營造出更好的社區團隊。
從團體生活中,讓我學習到:分工合作之精神、如何開協調會議、經驗分享、團隊精神、個人經驗融入團隊中、分析問題、評估、擬定計畫方案、集體行動等多項,以及它的重要性。
聽了那麼多專業老師的指導,讓我更了解『專業用語』,也學習到如何參與社區環境的營造,必須透過有組織的行動,加上每個人集思廣益的構想及專業上的角度,才會營造出更好社區環境。



【新聞轉載】這裡不是台南!宜蘭羅東也有藍晒圖


2016-06-30 12:42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即時報導

「宜蘭也有藍曬圖!」 過去有「羅東後街仔」之稱的宜蘭縣羅東仁和社區,房舍老舊,巷弄凌亂,透過社規師帶領民眾進行社區空間改造,整理破舊的老屋,在牆面上畫上美麗的藍曬圖,呈現老屋原本內部的風貌,另外凌亂的巷弄,也以民初、日式、現代等建築風格整理,再邀請民眾彩繪牆面,呈現社區民眾生活面貌,如日新戲院、牙科、漫畫店等。
這項計畫是宜蘭縣社會處委託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大二結文化基金會等單位,共同推動,由社區規劃師輔導進行空間改善,包括陳曉玲及陳國順,還有來自蘇西社區的黃琇蓉共同合作。

「非常不容易!」 指導老師林奠鴻說,光是地主就有30多人,一一拜訪說明取得同意,改造巷弄還得清理環境,避開冷氣,瓦斯桶等物, 透過社區參與的力量,進行空間改造,對社區來說更是難能可貴。

這條環狀廊道,從羅東鎮中正街13號旁巷弄為起點,經過老屋藍曬圖,走進民族路巷弄內,有各種建築風貌,再經過義和巷,進入各行各業的彩繪天地。







 



羅東仁和社區改造後街仔巷弄內也有藍晒圖。記者廖雅欣/攝影




 羅東仁和社區改造後街仔巷弄煥然一新。記者廖雅欣/攝影






【新聞轉載】羅東鎮仁和社區|社規師實作計畫、完工典禮

 2016/06/30蘭陽新聞中心/宜蘭縣訊

仁和社區近年積極推動社區環境空間與地方文史議題,繼102年參與宜蘭縣政府社會處社區規劃師培訓並順利執行巷弄彩繪計畫、104年執行文化局新故鄉計畫後,成功促進社區民眾參與,強化社區意識。

本次,延續社區居民參與的力量,透過「宜蘭縣政府社會處104年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之跨域整合型社區空間改善自力營造計畫,將本社區獨樹一格的巷弄空間與社區的背景文化結合,啟動時空廊道「走尋巷弄--回憶」計畫,將訂於6/30(四)上午10時,舉辦完工典禮儀式。

儀式將邀請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陳育貞老師(社規師計畫主持人)、大二結文化基金會林奠鴻老師(社規師計畫共同主持人及社區輔導老師)、羅東鎮鎮長林姿妙及仁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圳茂共同主持開工儀式,另邀請議員、代表、社區理監事及幹部,還有里民參與,同時歡迎各界社區前輩蒞臨指導。

本計畫,是由仁和社區陳曉玲及陳國順(104年社規師進階學員)及來自蘇西社區的黃琇蓉(104年社規師跨域學員)共同合作,營造屬於仁和社區與南門港的「環狀時空廊道」,回憶慶典遊河、龍舟賽、放水燈、挨弦仔ㄟ新蘭社、社區百工-棺材店、黑頭司公、打鐵店、柑仔店和碳丸店等文史,以穿越時空背景的設計概念,輔以舊料新裝的施作工法,將社區軟實力包裝於兩道巷弄間,並將巷弄以入口意象節點方式串聯成環狀廊道。透過社區盤點、歷史紀錄整合及社區願景討論,使社區居民進一步了解社區空間改善的意義、文化保存的價值、社區公共議題及相關技術;也讓我們了解「社區參與」對社區是多麼重要的活動。

此次,在基地選擇的評估過程中,原本設定5個基地點,我們歷經多次實地勘查、居家訪談,調查發現居民買菜、採購、上學或就醫,此巷弄提供社區居民行的便利性、生活就近性,是居民經常性的走動空間,因為巷弄鄰近商圈,常有垃圾與廢棄物堆積,路面失修、不平有坑洞,造成居民行不友善與環境衛生等問題,透過與專家對話、與居民對話、與政府對話,決定以「羅東鎮中正街13號旁」與「義和巷」為本次空間改善計劃的實作基地。

其間,「居民共同討論出的公民意識、社區共識」很重要,因此,除能順利取得中正街9戶、義和巷10戶,計19份戶家的土地使用同意書外,並且得到羅東鎮公所支持,協助處理義和巷柏油地面整平及地坪壓花意象。此次,更顯現對社區營造最重要的事,透過由下而上的公民參與、討論社區公共議題,公私協力達到社區營造最大效益。歡迎各界蒞臨指導!

來源網址:http://lanyangnews.blogspot.tw/2016/06/blog-post_532.html#more



2016年6月26日 星期日

【新聞轉載】規劃師展魔法 宜蘭荒廢角落變公園

2016年06月26日 15:20 
中時電子報 記者王亭云

宜蘭縣冬山鄉補城社區,社規師與在地居民,一起將舊竹圍空間改善成公園綠地,今日正式啟用,冬山鄉長謝燦輝、補城村長賴文農與大二結文教促進會理事長林奠鴻(由左至右)到場剪綵。(王亭云攝)

興中國中校長楊乃光(右),致贈他在補城社村所繪的畫作,給補城村長賴文農(左)。(王亭云攝)

舊竹圍空間變成公園綠地,規劃出活動區、兒童遊戲區等區域,近日等稻草收割,將在此堆起兩個高4米的草垺。(王亭云攝)


宜蘭縣冬山鄉補城社區,擁有純樸農村氣息,今年初社區規劃師進駐,號召在地居民,一起活化荒廢30多年的舊竹圍空間,彷彿施了魔法般,原先雜草叢生的空間,變成一處公園綠地,今日完工啟用,將成為居民休憩、孩童玩樂的小小天地。

冬山鄉補城村與鄰近的珍珠村,都以稻草工藝為發展特色,此次補城社區總幹事蕭東原為社區規劃師,由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與大二結文教促進會輔導執行,歷經重重困難,動員在地居民,今日呈現半年來成果,冬山鄉長謝燦輝等人到場剪綵。

鄉長謝燦輝說,鄰近的三奇村伯朗大道,近來打出名號,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帶動地方觀光,而補城村這裡只是第一步,希望未來此處也能打造出特色;議員游祥德說,此處地勢較低窪,目前周遭兩個抽水站已確定,相信未來能改善淹水情況。

大二結文教促進會理事長林奠鴻說,社規師計畫挑選基地,首重與居民有關聯,改造後的空間能融入在地生活;這個角落長年荒煙漫草,在地人認為要改善,是不可能的事情,且還要經過13名地主同意,一路走來不容易,「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社規師蕭東原表示,舊竹圍「下公厝」保存舊有竹圍與草垺基座,希望傳承農村文化意象,努力說服居民,全部動員一起參與計畫;經過半年施工,終於呈現成果,規劃出活動區、兒童遊戲區等區域,近日等稻草收割,將在此堆起兩個高4米的草垺。

來源網址: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626002589-260405


補附 宜蘭新聞 補城社區疊草垺的新聞  http://goo.gl/Mg3PJQ

2016年6月4日 星期六

★成果展展場三兩事★

【關於佈展】

展覽期間:105年5月19日~105年5月29日
     每天9:30至17:30。週末照常開放

活動地點:宜蘭縣政府_縣政大廳












★成果展展場三兩事★

【後埤社區林投葉編織DIY】














 






★成果展展場三兩事★

【補城社區稻草編織DIY】






 







108年度宜蘭社區規劃師 [ 招生 ]:報名簡章_敬請協助轉寄!

108年度宜蘭社區規劃師 [  招生  ]:報名簡章_敬請協助轉寄! 關心宜蘭環境及社區工作的朋友們: 本會辦理「108年度宜蘭縣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 即日開始< 招生 >作業。 歡迎踴躍報名,並協助廣為宣傳。 本次除辦理學員 招生 外,同...